高校師生熱議重慶城市精神——以青春為筆城市精神為引 書寫新重慶奮進故事
2025-01-04 07:14:00 來源: 重慶日報
兩江匯流映學府,,莘莘學子志四方。高校在城市中孕育,,又滋養(yǎng)著城市,,可謂彼此相長、和合共生,。
“堅韌,、忠勇、開放,、爭先”正式官宣成為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以來,,社會各界圍繞表述語的解讀展開了熱烈的討論。那么身處文化高地的高校師生們又如何理解這8個字,、4個詞呢,?
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蒲俊杰對“爭先”感觸尤其深刻,他認為“堅韌”“忠勇”“開放”分別為“爭先”提供了意志品質,、愛國情懷和空間機遇方面的支撐,。“爭先”作為重慶城市精神的落腳點,不僅反映了時代的特征,,更能夠引領時代的發(fā)展,。在工作和學習中,“爭先”也激勵著他勇于探索,,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,,打通校園實用寫作和職場公文寫作間的壁壘,將人工智能引入課堂,,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與智能技術共存,,為未來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做好準備。
蒲俊杰表示,,作為一名寫作教師,,他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書寫時代擔當,就像他發(fā)起的“重大人寫重大人”欄目一樣,,選樹身邊典型,、傳遞榜樣力量,把復興民族,、誓做前鋒的重大精神根植于學生心中,,號召廣大學子投身興學強國的偉大征程。
“我對‘忠勇’這個詞印象最為深刻,?!蔽髂洗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陳澔文表示,“忠勇”就是要有直面困難,、挑戰(zhàn)的信仰和勇氣,,迎難而上,逆流而行,,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作貢獻,。2022年重慶山火期間,西南大學師生們不約而同地報名參與救火,,挖隔離帶,、運送物資、輔助滅火等等,,為撲滅山火作出“西大貢獻”,。“這種不畏挑戰(zhàn),、主動奉獻,、敢為人先的魄力正是源于重慶這座英雄之城所凝結出的‘忠勇’精神,這種精神激勵著大家忠誠奉獻,、勇往直前,?!标悵晃谋硎尽?/p>
西南政法大學廣播影視與新媒體研究院院長,、教授陳笑春認為,,“堅韌、忠勇,、開放,、爭先”不但是對重慶歷史文化資源的高契合性提煉與展示,更是從四個維度彰顯了重慶的人文精神和氣質品格,,也是重慶做好對內,、對外傳播的核心要義。這四個詞匯中,,“開放”“爭先”尤其彰顯了重慶的現(xiàn)代化發(fā)展勢頭。
陳笑春表示,,重慶在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(fā)重要戰(zhàn)略支點,、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實踐中,應緊緊圍繞這八字要義,,打造重慶文化的“集體品牌”,,形成文化產業(yè)鏈到文化價值鏈的動能升級,帶動城市地標,、文旅資源,、特色工業(yè)、數(shù)智產業(yè)與文化內核的聯(lián)動發(fā)展,,在內容為王,、數(shù)字驅動、情感賦能和創(chuàng)意制勝的發(fā)展格局中,,提升“重慶”品牌的傳播效能,,提升重慶城市影響力和軟實力。
“作為一名高校教師,,我這樣理解重慶精神:堅韌是品格,,忠勇是膽魄,開放是胸懷,,爭先是姿態(tài),。重慶城市精神表述語中的每一個詞都令人振奮,展現(xiàn)著強國有我的歷史擔當和昂揚斗志,,而其中‘堅韌’一詞尤其讓我印象深刻,。”重慶郵電大學先進制造工程學院教授陳翔表示,,堅韌不拔是重慶郵電大學立德樹人的重要德育內涵,,蘊含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不屈斗爭的高貴品質,,更是激勵人們?yōu)樾聲r代中國夢奮勇前進的動力源泉。
重慶在經濟發(fā)展與城市建設中的奮進與突破,,展現(xiàn)出“堅韌”的力量,,這種力量在陳翔的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,讓他在教學,、科研中遭遇困難時愈挫愈勇,,在與學生共同成長時戒驕戒躁,不怨不尤,,處逆境亦暢天懷,。“千磨萬擊還堅勁,,任爾東西南北風”,,陳翔表示,希望能與大家一道,,以重慶城市精神為指引,,以堅韌不拔之志,共鑄輝煌未來,,讓強國夢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綻放光彩,。
“‘忠勇’,最能彰顯這座城市和她的人民忠誠勇敢,、重信守諾的品格,。這是深深根植于巴渝文化、三峽文化,、抗戰(zhàn)文化,、革命文化、統(tǒng)戰(zhàn)文化,、移民文化之中的價值基因,,是每一名重慶人的價值追求?!敝貞c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李坤表示,,重慶交通大學因修筑川藏路而生,是“兩路”精神的傳承者,、踐行者,,一代代重慶交大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“忠勇”的豐富內涵。
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,,繼承并發(fā)揚好這份忠勇精神,,義不容辭。李坤說,,他將時刻把“忠勇”銘記于心,,大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,,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教育強國、交通強國建設,,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,。
新重慶-重慶日報記者 卞立成
責任編輯:李遠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