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動重慶 | 八旬黨員夫妻賣房捐款上百萬元 最后還將捐出自己
2024-11-06 09:23:41 來源: 華龍網(wǎng)

華龍網(wǎng)訊(記者 唐雨)對大眾而言,,年過八旬的袁稚西和唐玉珍是兩個陌生的名字,,在網(wǎng)絡上搜索,,也只有寥寥幾篇報道。
但就是這對平凡的老夫妻,,在最近10年里賣了自己的房子,,捐出養(yǎng)老積蓄合計110萬元,用于敬老助殘等扶弱濟困項目,。2018年4月,,夫妻倆甚至還與重慶市紅十字會簽訂遺體捐贈協(xié)議,計劃去世后將遺體捐贈給重慶醫(yī)科大學做醫(yī)學研究,。
日前,2024年度“感動重慶十大人物”提名人選公布,,袁稚西和唐玉珍入選,。
老夫妻談慈善初衷:
“我們受人恩情,,就要回報社會”
在重慶兩江新區(qū)第一人民醫(yī)院康養(yǎng)中心6樓一房間,靠窗的床頭柜上,,放著一張黑白照片,,照片上的女人神采飛揚,她就是唐玉珍,。
唐玉珍今年87歲,,中共黨員,重慶市司法局退休干部,;袁稚西是她的丈夫,,今年89歲,中共黨員,,西南政法大學退休干部,。
唐玉珍是四川成都人,兒時父親意外去世,,她與母親相依為命,。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,母親紡棉花,、幫人洗衣,,省吃儉用把她帶大?!爱敃r太窮了,,家里一天只能吃兩頓飯。有時實在太餓,,就吃點胡豆然后喝水,,胡豆遇水發(fā)脹,肚子也就沒那么餓了,?!?/p>
唐玉珍樂于助人的精神是從小養(yǎng)成的,即便家庭貧困,,母親也依舊鼓勵她多行好事,。她第一次做好事時還在上小學,她因為考試成績好,,老師獎勵了兩個軟面本和兩支鉛筆,,她的同桌家里條件也不好,她就分給對方一個本子一支筆,?!盎丶液螅瑡寢尡頁P了我,,說我做得很對,,也由此激發(fā)了我?guī)椭鷦e人的心,。”
1960年,,唐玉珍考入四川行政學院(西南政法大學前身)政治系專業(yè)公費學習,。由于家庭困難,每月有3塊錢的甲等助學金,,她說,,正是因為黨的培養(yǎng),她才有飯吃,、有書讀,、有工作,從那時起她更堅定了決心:只要她有條件有能力,,就要回報社會,。
袁稚西是四川瀘州人,他是遺腹子,,父親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,,家庭也很貧困?!拔覀冊诔砷L過程中,,都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幫助,所以都想著以后能幫助別人,?!?/p>
從1961年至今,袁稚西和唐玉珍相識相知相愛相守多年,,60年的漫長歲月,,他們始終相敬如賓,舉眉齊眉,,哪怕剛工作時兩人工資加起來只有幾十元,,也經(jīng)常幫助身邊的人。
“這是做好事,,反正錢夠用就行,。”這是袁稚西經(jīng)常掛在口邊的一句話,。
八旬夫妻賣房做慈善
捐出110萬元助老
1970年,,唐玉珍被安排去支持襄渝鐵路建設,襄渝鐵路建成通車后,,她又先后前往市委群工部青年工作處,、市婦聯(lián)等部門工作。1986年,她被調(diào)到重慶市司法局任黨組副書記,、副局長,,在這個崗位上經(jīng)歷了全國“一五”普法、“二五”普法以及重慶直轄等重要歷史時刻,,并在1998年光榮退休。
退休后的唐玉珍夫妻,,從2006年開始在成渝兩地輪流居住,,一開始住在私人養(yǎng)老院,2015年他們在成都買了一間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,。在養(yǎng)老院期間,,他們目睹了許多獨身老人的晚年不易,也因此生出了捐款幫助他們的想法,。
2014年6月10日,,老兩口帶著銀行卡,從家里出發(fā)換了兩三次公交車,,一路問路,,找到青羊?qū)m附近的成都慈善總會,捐款10萬元,。這也是他們的第一次捐款,。
沒過多久,由于治病,、醫(yī)保報銷和退休事務需要在重慶解決,,夫妻倆決定搬回重慶居住,他們以76萬元的價格賣掉了成都的小房子,,2021年上半年,,他們又將這76萬元捐給了重慶市慈善總會。
2021年10月和2023年3月,,唐玉珍夫妻再次拿出積蓄,,分別向重慶市慈善總會捐贈了14萬元、10萬元,;加上之前的10萬元和76萬元,,累計捐款金額達到110萬元。
捐出的110萬元積攢下來并不容易,,除了賣房的錢,,其他都是老倆口歷年工作的積蓄。據(jù)重慶市慈善總會發(fā)布的《2022年1-6月善款(物)使用情況表》顯示,,唐玉珍和袁稚西夫妻所捐款項被用于“扶弱濟困”項目中的“用于秀山,、巫溪春節(jié)慰問”,以及“敬老助殘”項目中的“用于璧山區(qū)敬老院提供助浴服務”,。
捐款百萬的老倆口
這次決定捐出自己……
唐玉珍夫妻捐款110萬元這事已是實屬難得,,但令人沒想到的是,,老兩口不僅捐款,后來甚至還把自己也捐了,。
2018年,,唐玉珍萌生了捐獻遺體的想法?!拔覀儸F(xiàn)在做不了其他的貢獻,,就將遺體捐出去,還可以為醫(yī)療做點貢獻,?!?/p>
想法一經(jīng)提出,唐玉珍本以為能獲得家人支持,,卻沒料到,,往常與她默契合拍的老伴袁稚西,竟第一個站出來反對,。捐獻遺體有悖于“入土為安”的傳統(tǒng)觀念,,他一時無法接受。
“我跟他說,,這么多老一輩革命家都是把骨灰撒進江河里,,我們本來都有疾病,捐獻遺體還能讓醫(yī)院做研究,,這不是挺好的嗎,?而且這樣娃娃也不用經(jīng)常來看我們,還方便些,!”多次勸說溝通后,,袁稚西終于答應了妻子,夫妻原來看好的公墓,,最終決定不用了,。
2018年4月,兩人與重慶市紅十字會簽訂遺體捐贈協(xié)議,,去世后將遺體捐贈給重慶醫(yī)科大學作醫(yī)學研究,。唐玉珍夫妻的兩個兒子也尊重了父母的選擇。
他們的大兒子今年59歲,,即將退休,,他說:“我和弟弟從小到大聽父母講過很多他們小時候的故事,作為他們的兒子,,我理解他們捐款乃至捐贈遺體的行為,,我為他們感到自豪。”

責任編輯:李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