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陽:30余年持之以恒 古稀老人照顧兩輩鄰里傳佳話
2024-10-16 14:25:49 來源: 華龍網(wǎng)
華龍網(wǎng)訊(通訊員 李歆宇)“遠親不如近鄰”,,在重慶市云陽縣黃石鎮(zhèn)迎新村,,村民李謂玉無條件照顧同村身患重病的林珍珍(化名)老人及其兩個先天殘疾的兒子,。
一條1公里的陡峭山路和一本泛黃的賬本,,書寫著他的熱情善良和無私付出,30多年來,,他用照顧?quán)徖锏纳婆e感動四鄰八鄉(xiāng),,贏得村民交口稱贊,獲評“重慶好人”稱號,。
心生憐憫 主動擔起照顧特困家庭重任
“阿強,、阿友(均為化名),該吃飯了,,不要亂跑,。”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,,在黃石鎮(zhèn)迎新村,,村民時不時都能聽到李謂玉的呼喚聲,這也成了村子里最熟悉的一道風景,。而這一切,,得從同村的林珍珍老人一家的遭遇說起。

早年喪偶的林珍珍命運多舛——1993年,,65歲的她身患重病,,喪失勞動力;兩個兒子先天殘疾,,生活不能自理,?!班l(xiāng)里鄉(xiāng)親的,,要有同情心?!笨粗鵁o依無靠的一家人,,李謂玉心生憐憫,“能拉一把是一把,,只希望他們能生活得更好一些,。”
林珍珍家離場鎮(zhèn)較遠,去一趟需要乘坐過河船,,上個集鎮(zhèn)都是一種奢望,。每逢趕場天,總要到她家問一問,,看有沒有需要帶的生活用品和農(nóng)用物品,;一到農(nóng)忙,總是騰出時間,,先給老人一家整田插秧,、收割莊稼后,才忙自家的農(nóng)活,;逢年過節(jié),,總不忘給他們送米、面,、肉,、蛋……
2008年3月,80歲高齡的林珍珍老人去世,,兩個40多歲的殘疾兒子沒了依靠,。“遠親不如近鄰,,只要有我在,,絕不讓他們挨凍受餓?!闭敶逦瘯樾值軅z今后生活感到棘手時,,李謂玉主動站了出來,不但幫忙料理老人的后事,,而且提出由他來照顧兄弟二人接下來的生活,。
悉心照料 一條陡峭路足足走了30年
李謂玉住在半山上,老人一家住在山下,,兩家人之間相距著近1公里的陡峭山路,。“為了照顧好非親非故的一家人,,他在這條路上風雨無阻至少走了30年,。”村民對李謂玉的善行豎起大拇指,。
2008年至今,,李謂玉為照顧兄弟二人操心不盡。打人,、罵人,、搗亂,,兄弟倆性格偏執(zhí),經(jīng)常與人發(fā)生矛盾,,惹了不少事,。出現(xiàn)問題,李謂玉除了耐心給兄弟倆講道理,、安撫情緒,,還要給人家賠不是,收拾“爛攤子”,。

兄弟倆只有幾歲小孩的智力,,稍不留神,意外就來了,。2021年的一天,,李謂玉照常去照管兄弟倆吃早飯。剛進屋,,眼前一幕讓他驚出一身冷汗:弟弟阿友躺在床上大汗淋漓,,哥哥阿強站在一旁不知所措。
原來,,阿友把3天的感冒藥一并吞下,,幸虧李謂玉發(fā)現(xiàn)及時,將其送往醫(yī)院才撿回一條命,。此后,,李謂玉格外細心,給他們特地準備了“上鎖藥箱”,,兄弟倆生病了,,李謂玉就從里面取藥,讓他們當面服用,。
與兩兄弟相處,,李謂玉并不刻意“包辦代替”,“他們就像十來歲的孩子,,我要盡量培養(yǎng)他們的自理能力”,。李謂玉故意不把菜做好給兩人吃,也不會每天把家里打掃干凈,,更不會幫他們洗衣服,,而是站在一旁,,告訴他們菜怎么炒,、地怎么拖,、衣服怎么洗……
兩兄弟學會了一項技能,或者養(yǎng)成一種好習慣后,,李謂玉還會獎勵他們新衣服,、肉食等獎品。如今,,兄弟倆生活能力提高了很多,,尤其是弟弟,學會做簡單的飯菜,,還能幫哥哥洗衣,。
勝似親人 泛黃賬本見證照顧?quán)徖锩赖?/strong>
“2012年5月18日,米20元,、油10元,、鹽2元、雞蛋5元……”今年已經(jīng)71歲的李謂玉一直保存著一本特殊的賬本,,外殼已經(jīng)發(fā)黃,,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見證著他的善舉。
“當一頁一頁翻看著上面的記錄,,仿佛回到那久遠的年代,。”李謂玉回憶,,“記賬的習慣是他們媽媽林珍珍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(jīng)養(yǎng)成的,。只要她存在這里的錢,我都要記賬,,我不能多用他們一分錢,。”

林珍珍過世后,,李謂玉把代管的800元錢轉(zhuǎn)交給了兄弟倆,。兄弟倆不會管賬,拿了錢,,就去買煙買零食“改善生活”,;領(lǐng)到低保,兩三天花得精光,,沒錢了便餓著肚子到處閑逛,。
李謂玉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,決定要給兩兄弟記賬,。小到1元錢的鹽巴,,大到百多元的藥費,,還有他帶兩兄弟出去幫活掙的每一筆錢,賬本上都記得清清楚楚,。
兒女在外地工作,,老伴在城里照顧孫子上學,家人多次想接李謂玉到城里生活,,他卻放心不下已近花甲之年的兄弟倆,。如今,年過七旬的他一如既往地操持著兄弟二人的生活,。
責任編輯:石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