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折翼”村醫(yī)袁作興 拖著病腿行醫(yī)三十年
2024-09-18 15:12:32 來源: 華龍網
華龍網訊(記者 楊淳淇 陳柔潔)在重慶市開州區(qū)白橋鎮(zhèn)上橋村,有一位被鄉(xiāng)親們譽為“守護天使”的鄉(xiāng)村醫(yī)生——袁作興,。他以殘缺之軀,,30多年如一日地穿梭于崎嶇山路,為鄉(xiāng)親們筑起了一道堅固的健康“屏障”,。
四歲那年,,一場殘酷的小兒麻痹癥使袁作興左腿比右腿短了整整七厘米。然而,,正是這段不幸的經歷,,點燃了他對醫(yī)學的渴望。1990年初,,袁作興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完成了在重慶衛(wèi)校的學業(yè),,毅然回到上橋村,用自己的所學為鄉(xiāng)親們解除病痛,。
艱難行醫(yī)路
上橋村平均海拔800多米,,山巒連綿起伏,山間的羊腸小道是袁作興每天的出診路,。無論路邊是陡峭的坎,,還是幽深的溝;無論遇上狂風暴雨,,還是漆黑的夜晚,,只要鄉(xiāng)親們有需要,他都毫不猶豫地前行,,用堅定而略顯蹣跚的步伐,,一瘸一拐地穿梭在山林間,留下一串串深淺不一的腳印,。
2002年初秋的一個深夜,,袁作興接到了一個求助電話,一位村民感冒發(fā)燒嚴重,,急需袁作興前去治療,。他毫不猶豫地起身,背起藥箱,,拿上手電筒匆匆出門,。
直到凌晨3點,他才完成救治,在返家途中,,手電突然熄滅,,任憑袁作興如何拍打,它都不再亮起,。離家還有近三公里的山路,,他只得在黑暗中摸索前行。一瘸一拐的他還沒走出幾步,,一腳踏空,,身體瞬間失去重心,連人帶藥箱猛地往路邊滾下,。所幸只是一個四五米的小坡,,在滾落過程中,他緊緊抓住了雜草和小樹枝,,才艱難地停了下來,。
黑夜里,點點星光微弱地閃爍著,,袁作興不清楚自己身上到底有多少處傷,,只感覺到從頭到腳,全身劇痛無比,。他嘗試了幾次想爬起來,,可雙腳痛得無力,一次次都以失敗告終,。
好在妻子心系他的安危,,沿著路前來尋找。在妻子的攙扶下,,他才終于艱難地站了起來,。回到家,,妻子發(fā)現(xiàn)袁作興臉上被劃出了兩道深深的血痕,,身上多處青一塊紫一塊,她心疼地為他擦去身上的血跡,。
“你本來走路就不方便,,這些年來你摔了多少次啊,干脆別當醫(yī)生了,?!泵鎸ζ拮拥膭裎浚髋d沉默不語,,從醫(yī)是他的夢想,,他擔心沒有自己,,附近村民有個三病兩痛該如何是好?
第二天,,他又毅然開始整理自己的藥箱,繼續(xù)踏上了行醫(yī)之路,。這一年,,他光榮地被正式吸納成為一名共產黨員。
花小錢治好病
“即便是一名村醫(yī),,也要堅守醫(yī)德,,如果昧著良心賺村民的錢,就不是一個好村醫(yī),!”多年來,,袁作興一直堅持“花小錢治好病”的初心,以低成本為村民們帶來最佳的治療效果,。
“他就是個大好人喲,,收的費很便宜,拿的藥還很有效,?!鄙蠘虼迥杲?0歲的村民張文興是個慢性病“老病號”,一個月要找袁作興買藥好幾次,,在他的記憶中,,單次買藥都沒超過10塊錢,比在其他地方買藥便宜一半以上,。有時,,他忘記帶錢,袁作興就干脆不收錢,。
在村民心中,,他不僅是醫(yī)術高超的醫(yī)生,更是那個在困難時刻伸出援手的親人,。2017年初,,一位80多歲的獨居老人突然腹痛、嘔吐并伴有腹瀉,,袁作興立即放下碗筷,,將老人接到衛(wèi)生室進行治療。連續(xù)五天,,他親自照料,,醫(yī)治后還不忘護送老人回家,夜晚打電話詢問老人狀況,,給予安慰,。在他的悉心照料下,老人逐漸康復。
面對上橋村醫(yī)療資源匱乏,、村民健康意識薄弱的現(xiàn)狀,,袁作興定期在村里舉辦健康教育講座,普及疾病預防知識,;同時,,還建立起詳盡的村民健康檔案,對患病村民進行跟蹤監(jiān)測,,確保他們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,,成為村民們心中的“健康守護神”。
大愛無言下自成蹊
然而,,命運似乎總愛與人開玩笑,。2015年,袁作興出診時突感腿腳無力,,經診斷為股骨頭壞死,,需手術治療。面對這筆手術費用,,他陷入了困境,。
袁醫(yī)生的腳出了問題,不能出診的消息在村里傳開后,,大家紛紛自發(fā)前來探望,。
“他平時幫了我們很多,他有難我們肯定也要幫他,?!贝迕窭栝_珍說。
有人從門縫中把錢塞進他家,,有人把錢悄悄放在他口袋里,,有人趁他不注意時把錢放在被子里……從幾十塊錢到一兩百元,一股股暖流涌進袁作興的心田,,這是對他醫(yī)者仁心最好的肯定,。
手術后,醫(yī)生叮囑袁作興在家休養(yǎng)半年,,盡量不要走動,。可袁作興看到鄉(xiāng)親們要到很遠的地方看病買藥,,他又矛盾了起來,。
“你想去給人看病,我們就再借點錢買個小三輪吧,!”見袁作興坐立不安,,妻子看穿了他的心事,。
這一年,袁作興騎上了電動小三輪出診,。
“你那個藥要按時服用,。”
“平時注意莫吃咸了哈,!”
“經常來測一下血壓喲,。”
出診的路好走了,,袁作興進村入戶更頻繁了,。流動的電三輪車,,成了流動的健康教育講堂,,成了上橋村最美的風景,也成了老百姓翹首的期盼,!
責任編輯:楊淳淇